什么是商业思维? 为什么需要商业思维? 如何进行商业思维?
- 第一章丰厚的回报
- 付出大于获取有什么风险和好处
- 付出、获取还有互利是社会交往的三种基本风格。付出者的成功会产生一种涟漪效应,让他们身边的人也更容易成功。
- 第二章孔 雀和熊猫
- 付出者、获取者和互利者是如何建立人际网络的
- 尽管付出者和获取者都能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络,但是付出者凭借着他们的网络,能创造出更持久的价值,但这种创造的方式经常被一般人所忽视。
- 第三章 涟漪效应
- 合作,以及付出和获取信任的机制
- 如果一个团队成员通过付出的方式,赢得了特殊认可,互利者就会给他一种许可,允许他偏离团队的规范和期望。赢得认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,如果我想要尝试一些比较奇怪的东西,人们至少愿意在桌边讨论时听一听。
- 第四章 发现璞玉
- 关于鉴别天才的幻想与现实
- 在领导者和导师的角色中,付出者会抵御住“首先寻找天才”的冲动。他们认识到,任何人都可能是高潜力者,于是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动机方面。
- 第五章 无力的沟通风格的力量
- 怎样保持谦虚,同时影响别人
- 研究表明,影响他人有两种基本的方法:确立支配性地位和获得声望。当我们确立支配性地位时,我们获得了影响力,因为别人认为我们是强大、有力和权威的。当我们获得声望时,我们变得更有影响力,因为别人尊敬和欣赏我们。
- 第六章 维持动机的艺术
- 为什么一些付出者熄火了,另一些却开足马力
- 如果说获取者是自私的,失败的付出者是无私的,那么成功的付出者可以说是“利他且自利”的;他们关心他人的利 益,但同时也有雄心勃勃的目标,努力推进自己的利益。
- 第七章 不再当笨蛋
- 超越垫脚石效应
- 整体来看,付出者与互利者、获取者相比,更能准确地判断他人。付出者也可以通过习惯性地信任别人,获得真诚特质的优势。
- 第八章 守财奴的转变
- 为什么一支足球队、一个指纹和一个名字就可以让我们转向利他
- 当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做出贡献时,蛋糕就更大了,而付出者做出的贡献,也不总是远远大于他们得到的回报。
- 第九章 走出阴影
- 有一批数量令人惊讶的付出者处于顶端的位置
- 尽管我们中的许多人持有强烈的付出者价值观,但我们经常不愿意在工作中把它们表达出来。但是随着团队合作、服务性工作和社交媒体的增加,新的机会源源不断,这让付出者可以建立起人际关系和名声,从而加速和放大他们的成功。
==来自得到
我们通常认为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:努力、天赋和运气。而亚当·格兰特在他划时代的著作中展示: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和别人打交道。更懂得付出的人,往往能够获得更多。
本书要点:
1.付出者最容易失败,也最容易成功。
在职场中,很多人不愿意做付出者,因为他们担心被认为软弱或幼稚,付出存在风险,他们担心被利用。但实际上,这种恐惧完全可以被打破。获取者、互利者、付出者三种社交风格的人当中,失败最多的是付出者,成功最多的也是付出者。我们往往盯着他们的失败不放,却严重低估了他们的成功。
获取者:他们相信自己的利益永远在他人利益之上。他们相信世界是个竞技场,弱肉强食,你死我活。他们通常这么想:“如果我不先照顾自己,就没人会顾及我的利益。”
付出者:他们以他人为中心,关注他人能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。只要别人的收益超过自己所付出的成本,他们就很乐意帮忙,有时甚至不计成本不计回报。当然,选择做付出者不需要超常的牺牲,只需要关注他人利益。根据耶鲁大学的研究,大多数人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像一个付出者,比如在婚姻和友谊中。
互利者:处于两者之间。他们追求付出和收获的平衡。他们的处事原则是公平:帮助别人的同时寻求回报,以此保护自己。他们信奉等价交换,他们的人际关系充斥着公平交易。
2.付出者的成功秘诀
第一个秘诀:他们能创造价值,把蛋糕做大,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受益。
当其他人都在攫取价值的时候,付出者看上去在把价值拱手相让,实际上,他们在创造价值,让集体受益。他们接过烫手山芋,为团队做出巨大贡献,他们不仅能让自己成功,还能带着别人一起成功。这是一种涟漪效应。
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你能成功,你就更容易成功。如果你没有敌人,成功也就更加轻而易举。
例子:《辛普森一家》编剧乔治·迈耶,经常为剧集提供很多好点子,但很少写最体现编剧价值的第一稿,反而是接手人人避之不及的活儿,帮人修改或重写。这是能让团队获得最大收益的任务,却未必能给他自己带来收益。但美国人都有一种共识,认为迈耶是这个节目成功背后最主要的因素。
启示:天才更倾向于做获取者,为了自身的利益,从别人那里榨取智力和能量;而天才制造者却更倾向于做付出者,他们用自己的智力来放大别人的聪明才智。
第二个秘诀:付出者的好人缘,来自于善于激活休眠关系,重建关系。
休眠关系:指那些见过面或者曾经熟识,但很长一段时间断了联系的人。沉睡的休眠关系一旦被激活,能量会非常巨大。
一个强大的关系网络,不仅来自与亲密好友和同事的强关系,还要与那些不经意认识的人保持弱关系。社会学界的研究结果表明,人们更容易从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中获益。弱关系让我们更有效率地获得信息。
例子:职场人士向许久不联系的前同事咨询工作建议时,不但能顺利获得建议,而且这些建议比那些从当前关系中得到的建议更有价值。因为久不联系的前同事更容易提供新视角和新想法。
第三个秘诀:付出者用“无力的沟通”来获得声望,打造影响力。
以前我们认为,强有力的沟通能获得影响力,因为它有支配性,自信满满,可以控制话题走向。其实并非如此。这种支配风格的交流风险很大。尤其是当对方并不太信任你时,你还表现出强烈的支配欲望,对方会非常抗拒。
相反,“无力的沟通”看上去是一种示弱的交流,但是一开始就轻松示弱的人,反而不会害怕暴露破绽。他不像获取者总是担心,万一暴露了自己的弱点,可能有损威望。
方法:提出问题,而不是给出答案;谨慎说话,而不是口无遮拦;试探性表达,不那么肯定;承认自己的弱点,而不是设法显示自己的长处;询问别人的建议,而不是强加观点给别人。
3.关于付出者的两个误解
第一个误解:亲和力强的人一定是付出者,亲和力弱的人一定是获取者。
错。
付出也好,获取也好,都是指人的动机和价值观,与个人性格是否亲和没有关系。世界上有四种组合:亲和力强的付出者、亲和力强的获取者、亲和力弱的付出者和亲和力弱的获取者。
亲和力强的获取者最容易迷惑人。他们一般有两面性:向上谄媚,向下施压。
他们的支配性和控制欲统统用在下级面前,在上级面前,他们出乎意料地服从和恭敬。结果就是,他们很容易通过向上谄媚的方法攀升,也容易因为向下施压而失败。
第二个误解:付出者一定会成功。
错。
跟获取者和互利者相比,付出者更容易失败。
都是付出者,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区别在于,后者只利他,不利己,是个无私的付出者;而前者利他又利己。
利他又利己的付出者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那一类人。相比获取者和互利者,他们更有可能因为付出而获得快乐和价值;相比无私的付出者,他们又不至于让自己精疲力竭。他们虽然看上去没有那么利他,但他们从容、坚韧,能持久做出更多贡献。
数字:志愿服务100小时,能带给人最大限度的活力,同时,消耗程度比较低。
本书金句:
付出者不一定都是和蔼可亲的,也不一定都是无私的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,希望获得成功,而且事实上,成功的付出者与获取者或互利者相比,要更有雄心壮志。他们只是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标。
2.一个获取者取得成功通常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失败。而付出者的成功会产生一种“涟漪效应”,让他们身边的人也更容易成功。关键的差异在于,付出者的成功可以创造价值,而不仅仅是从别人那里攫取价值。“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你能成功,你就更容易成功。如果你没有敌人,成功也就更加轻而易举。”
3.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软弱或是幼稚,这让许多人在职场中不会采取付出者的行为方式。哪怕他们在生活中奉行付出者的价值观,在工作中却选择了互利者的风格,努力平衡付出和获取的比例。这种恐惧如此普遍地存在着,为了不当傻瓜,我们会不情愿地忽略自己更高尚的本能。
4.一个专家和一个平庸的人做演讲,听众显然更偏爱专家。然后两个人做同一个笨拙的动作,并大喊“天哪,我把咖啡洒到新衣服上了”。结果显示,当平庸的人表现出笨拙时,听众更不喜欢他了——怎么做都不喜欢;而当专家表现笨拙时,听众却更喜欢他——这位专家很人性化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失态效应。
5.比起那些你帮助过的人,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继续帮助你。
6.无私的付出者具有较高的利他和较低的利己。他们会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顾自己的需求,并因此付出代价。无私的付出是一种病理性的利他,对于他人的不健康的关注会损害自己的需求。
7.大多数人认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更幸福。但真相其实相反,如果把钱花在自己身上,你的幸福感并不会改变,把钱花在别人身上,会更有幸福感。这就是利他且自利的付出:你自己选择帮助谁,这可以改善你的情绪,让你从中获益。经济学家称之为“付出的温暖光辉”,心理学家称之为“助人者的兴奋”。
8.心理学家发现,最佳的谈判者不是获取者,更不是无私的付出者,而是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。他们对双方的利益都高度关注,力争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。他们不会攫取价值,也不会将价值拱手相让。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想将蛋糕做得更大,这样在分蛋糕时,能给自己留下足够大的一份。
9.女性是不是比男性更容易成为付出者呢?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易格丽的研究指出,男性和女性有同样的可能成为付出者,只是他们付出的方式有所不同。在亲密关系中,女性倾向于比男性付出更多;而在面对陌生人时,男性更有可能表现为付出者。
10.一群曼联球迷看到陌生人滑倒在草地上痛苦尖叫会帮助他吗?答案很有意思,取决于他穿什么。当他穿一件普通T恤时,只有33%的人会帮忙,而当他穿一件曼联球队的T恤时,92%的人会帮忙。一件曼联T恤激活了“共同的身份认同”:如果我们帮了群体内的成员,就相当于在帮自己,因为我们让整个群体变得更好。
11.为什么我们会低估愿意付出的人的数量?因为当我们寻求他人的帮助时注意力都放在答应的成本上,但却忽视了拒绝的成本。拒绝一个帮助的小请求是令人尴尬、不舒服、容易引发愧疚和令人尴尬的。
12.在付出者的眼中,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有所不同。获取者将成功视为取得超越他人的结果,互利者将成功视为在自己的成就和对他人的公平间取得平衡,付出者则将成功视为通过积极地影响别人而获得的一种个人成就。